“外灘·中國品牌創新價值榜(TOP100)”今天發布,中國移動、上汽集團、中石油、華為、貴州茅臺、騰訊、萬科、中石化、中國建筑和中海油入圍前十強。
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建設,中國企業在經歷了資源營銷、能力營銷的發展階段后,已經進入品牌營銷階段。品牌在企業價值創造中開始扮演重要角色,企業的品牌建設開始成企業成長的重要驅動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品牌經濟的大幕已經拉開。
當今,中國企業品牌價值創造能力哪家強?在首個“中國品牌日”到來之際,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與上海企業文化與品牌研究所研發編制的“外灘·中國品牌創新價值榜(TOP100)”(簡稱“外灘品牌榜”)正式發布。
從首次“外灘品牌榜”的評價結果看,中國移動、上汽集團、中石油、華為、貴州茅臺、騰訊、萬科、中石化、中國建筑和中海油入圍前十強。這基本全面反映了中國實體經濟的企業競爭力現狀,覆蓋了通信服務、傳統和高新制造業、能源和房地產領域的主要領導企業,它們中的絕大部分已經進入全球500強企業名單,“外灘品牌榜”則表明它們的品牌價值創造能力也開始進入世界級水平。
近幾年,對于品牌發展的關注,從國家到地方各個層面已經形成高度一致。僅在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就曾三度發文,著力推進中國本土企業的品牌和品質發展工作。上海市政府去年和今年也多次發文從品牌經濟、上海品質、上海智造和打造世界級消費城市等提出了意見。“外灘品牌榜”的發布可謂應時應景。
“外灘品牌榜”是以全新品牌價值評估理論為基礎,全球第一個從供給側品牌建設視角科學評價中國企業品牌價值創新的排行榜。
關于品牌建設與品牌發展,理論界主要有三種研究視角:一是企業視角,以法國學者讓·科普菲爾的“企業身份品牌理論”為代表;二是企業與顧客兼顧視角,以美國學者戴維·艾克的“品牌資產理論”為代表;三是顧客視角,以美國學者凱文·凱勒的“顧客為基礎的品牌資產理論”為代表。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外灘品牌榜”課題組組長蔣青云說,本次發布的“外灘品牌榜”,選擇從企業視角研究品牌新增價值的來源及其驅動因素,通過對主要業務在中國內地開展、財務數據長期對外公開的3530家企業的研究,構建了獨特的“品牌增值驅動要素模型”,重點研究了企業凈利潤增長和技術創新、市場營銷及其創新與營銷之間協同效應之間的關系,考察和評價了品牌營銷、企業品牌管理能力在品牌價值創造過程中的貢獻。
初步結果出來前,編制單位邀請了上海社科院、上海交大、上海紐約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等十幾位專家一起對品牌價值的評估模型進行進一步研討,并就企業品牌策略和品牌價值創造之間的關系達成了統一認識。編制機構根據專家意見,進一步完善了品牌價值評估方法和評價體系。
“外灘品牌榜”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制造業品牌占據了半壁江山,達到了56家。“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發現,也是我們對‘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充滿信心的一個強烈信號。”上海企業文化與品牌研究所所長周元祝說,在我國面臨全球化困境方面,制造業首當其沖,強化創新、提升品牌是必由之路。
業內人士認為,“外灘品牌榜”有利于引導社會各界更多地關注品牌價值和技術創新投入、企業品牌建設投入、品牌管理能力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我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推進,對于促進品牌經濟發展和中國企業轉型具有積極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在榜單研制過程中,研發機構也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或問題。比如,有些企業或企業集團可能同時擁有多個品牌,但由于各個品牌對集團企業的利潤貢獻等指標難以精準分割;或者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大型集團企業,如果集團沒有整體上市也沒有公布相應的財務數據,或財務數據反映的時間較短未達到評價要求,因此這些企業雖然很大很有社會影響力,但卻沒有進入“外灘品牌榜”,如萬達集團、光明食品、中糧集團和綠地集團等。
另外,由于金融企業公布的數據結構和其他企業之間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很難放入同樣的數學模型進行統一處理,故本次評價暫時不包括金融機構和金融企業。
據了解,未來榜單還將進一步研制推出分類子榜單,逐步形成“1+X”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品牌價值榜,增強上海品牌經濟發展上的話語權。